距离【2022中国餐饮加盟展】北京加盟展_餐饮加盟展_特许加盟展_创业加盟展_品牌加盟展开幕还有:
兰州拉面馆都是青海化隆人开的?一个贫困县挣了近百亿
2018-08-29 08:42:40 查看:
在青海化隆这个国家级贫困县,每5人就有2人做拉面,他们开出了1.5万家店。因为互联网,马大吾代这样的“拉面二代”走得更快了。

据说中国有几万家兰州牛肉面馆,大部分都不是兰州人开的,而是青海化隆人。

1984年,一个名叫韩录的化隆人,在拉萨街头开出第一家“兰州牛肉面”,到今天,12万化隆人组成的拉面大军,在全国270多个大中小城市全面开花。

化隆是国家级贫困县,也是拉面产业大县,每5个化隆人,就有2人做拉面。30年来,一碗拉面让十多万化隆人甩掉贫困的帽子,创造了“拉面经济”的奇迹。

马大吾代的第一家店

“拉面二代”马大吾代


马大吾代是做拉面的12万化隆人之一,今年24岁,已经入行11年,从跑堂、学徒一路做到拉面馆老板,这也是他父辈的创业历程。但是,因为互联网,他比“拉面一代”走得更快了,今年他翻新了第一家店,还开出第二家店。

一个多星期时间里,每天的早、中、晚,马大吾代都骑着他的小“电驴”,猫在杭州兴业街的街口 。每当看到密密的人流穿过十字路口,他都在心里暗暗点下头:这地方,选对了。

马大吾代看中的是一个30多平方米的临街店面,这里很快成为他的第一家拉面馆。那是2015年底,马大吾代结束了多年的跑堂、学徒生涯,成为自己的老板。

开店10万,马大吾代花光所有积蓄,还向家人借了钱。延续父辈的传统,拉面馆取名“兰州牛肉面”。当时他刚成婚不久,这家店也承载着小夫妻在城市安家的希望。

马大吾代有个好开端,附近有好几座写字楼,中午、傍晚的上班族用餐高峰,几分钟出锅、10元一碗的兰州牛肉拉面,供不应求。一年下来赚了几万块。

但是好景不长,危机出现了,周边陆续开出几家快餐店,客流很快被稀释。

为了拉回顾客,马大吾代决定翻新店面。装修大概要6万元,手头只有不到4万元,还差两万元的窟窿,而且装修期间无法营业。马大吾代原本以为只用关店10天,等开店后“跑”起来,收入就能把缺口补上,但没想到需要1个月。

“当时就慌了。”马大吾代说,1个月没有收入,但钱又哗啦啦往外流。

也就在这时,马大吾代第一次接触到网商贷。这是由网商银行为小微商家提供的纯信用、无抵押的贷款,额度主要依靠商家每日通过支付宝收钱的流水决定。

从网商银行贷了12000元,他当即就把钱付给装修工人。店重新开业后,头几个月的收入基本都用来还贷款和剩下的装修费。只用了3个月,马大吾代就提前还清所有贷款。

马大吾代翻修一新的店。

马大吾代曾经为钱伤透了脑筋。找朋友借,离家多年,关系早已生疏,开不了口。找亲戚,都是开拉面馆,挣的也是辛苦钱。家乡银行也提供贷款,但要求抵押,要么车、要么房,马大吾代都没有。“我连信用卡都办不出来。”马大吾代很无奈。

因此,低利息、无抵押、随借随还的网商贷成了救命稻草。店铺翻新后,每日流水2000元左右,网商贷“多收多贷”,马大吾代贷款额度不断提升。今年,他又在网商银行贷款5万元,加上自有资金,在杭州东站附近开出了第二家店。

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互联网金融服务,让马大吾代感觉很幸运,不再为钱“点头哈腰”。


马大吾代的店在今年5月正式接入新餐饮智能POS。

今年5月,马大吾代的拉面店接入口碑新餐饮智能POS。门店收银记账、会员管理、商品管理、卡券核销等功能整合在一起,他既可以凭借拉面店的日常流水获取贷款,还能借助新餐饮智能POS的智慧经营能力,减少成本、提升效率。

拉面馆的童年

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,“八分山、一分水、一分川”,农业“十年九旱”、工业发展滞后,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。拉面让化隆人走出大山,甩掉贫穷的帽子。


青海化隆风貌,图片源自化隆县官网。

1988年,化隆县农民马贵福,揣着5000元,在福建厦门开了一家清真拉面馆。

拉面馆填补了平价清真饭馆的空白,同时又以独特风味吸引了非清真的食客,一时热闹非凡。挣了第一桶金后,马贵福从家乡拉来几十个亲朋好友帮忙。

几年后,这批人纷纷自立门户,依着“亲帮亲”的传统,继续从家乡拉人。

化隆人开的拉面馆为何打着“兰州拉面”的牌子?兰州牛肉拉面历史悠久,内地人吃拉面就认兰州,不认化隆。为了让客人进门,化隆人干脆就打起了“兰州拉面”的招牌。于是,“兰州拉面”伴随着化隆人的脚步,在全国遍地开花。

1994年,马大吾代出生时,拉面致富的信号正不断从外面传来,搅动着村民的心。

那时,马大吾代刚读完小学五年级,家徒四壁,门外是沟壑纵横的土地和黄土高原的烈风,他跟尚在念书的哥哥约定,自己去上海打工,哥哥留在家里好好读书。

2300多公里的路,火车跑了三天两夜。刚下火车的马大吾代上厕所时,只觉得马桶在晃。

在上海,当了2个多月学徒,马大吾代崩溃了。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,睁眼就是跑腿、洗碗、拖地、招呼客人,脚不沾地,“一天到晚跑下来脚脖子都要断了。”

偷偷在夜里哭了好几回的马大吾代实在受不了,跑回了家。一个月工资400元,买完火车票,他还剩下1000多元,对于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来说,不是个小数字。

但没过多久,马大吾代又回来了。“没有经济来源,也不可能再去上学,就只能咬牙坚持着。”这一坚持,就是11年。马大吾代记得,当学徒时为了攒钱,客人喝饮料剩下的瓶瓶罐罐他都收集起来,每个星期卖一次,还能挣个几块钱。

十多岁的少年要用手和50斤的面,推、捣、搓、揉,20多分钟下来“累得要疯掉”。马大吾代觉得,长身体的时期,死命和面力气用得过大,所以导致不长个。

“我的童年是在拉面馆度过的。”24岁的马大吾代说,他个子不高,敦敦实实像座小塔,语速飞快、普通话很流利。虽然长着一张圆脸,但相比年长几岁的哥哥,显得更成熟。

回不去的家乡

自打离开家以来,马大吾代平均两三年才回去一趟,最近一次还是为了办理女儿的户口,回家待了近两个月,被高原的紫外线晒得黝黑。他发来的小视频里,青海青色的核桃已经长到乒乓球大小,迎着阳光傲立的金黄小麦被一茬茬收割。


马大吾代回家时拍的核桃。

靠着拉面这门生意,化隆人有能力把家安在广州、上海、杭州这样的一、二线城市。马大吾代说,在化隆的一些村子,基本看不到20岁-50岁年龄段的人。

牛肉拉面之于化隆,正如“沙县小吃”之于福建沙县。几万沙县人在各地经营沙县小吃,今年6月日本首家沙县小吃店还在东京开业。而化隆县政府网站“拉面经济”频道披露,全县共有12万人在全国271个大中城市开拉面馆1.5万家。化隆县的总人口也才30.05万人,这意味着,每5个化隆人就有2个是做拉面的。

“拉面经济”为化隆带来了近百亿的总产值,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(53%)。

走出去的化隆人在创造“拉面经济”的同时,也带活了家乡的拉面相关产业。

作为清真食品,拉面所用食材也只能来自按照穆斯林饮食习惯屠宰、加工、制作的食品。2005年,仅广东地区,拉面馆每年需要的清真牛羊肉就在2万吨以上。

过去,化隆拉面馆的食材供应,由于分散经营、标准不一,导致价格高低不平,质量参差不齐。近几年,由化隆县政府组织的“正规军”逐步收编了配送企业和个体户,在全国多个城市建立起统一的清真食材配送网点。公开资料显示,到2015年,中国拉面网电商服务中心已在全国25个城市布点,为85%的拉面馆提供服务。

今年5月7日,口碑、网商银行与化隆县人民政府、中国拉面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围绕支付结算、大数据共享、供应链金融、信用贷款开展深入合作。目前已有500多家拉面馆接入,马大吾代店里的口碑新餐饮智能POS就是合作的产物。

去“兰州”化

尽管现在仍有很多“兰州牛肉面”,但化隆的印记越发明显,当地政府已经注册了“化隆牛肉面”的商标,甚至喊出“打响‘化隆牛肉面’品牌战役”的口号。


带领化隆人致富的马贵福后来创办了回乡麦克餐饮公司,把化隆拉面清真餐厅开进了首都机场、上海虹桥机场和成都双流机场。2016年,“致富楷模”马贵福被授予“全国优秀农民工”称号。

和马大吾代一样在杭州开拉面馆的马明伊,挂了6年“兰州”的招牌后,在2010年决定把它换成“伊味牛肉面”。凭借网上订餐、扫码支付等当时还属新奇的玩法,“伊味牛肉面”人气大涨,并很快扩张,从杭州迈向上海、南京等城市。

但更多化隆人还是像马大吾代这样,守着小小的拉面馆,期待着安稳日子。

马大吾代已经拥有两家收入稳定的店,正在考虑第三家。每天起早贪黑、全年几乎无休的日子确实辛苦,他现在盼着,孩子要多读书,不能走他的老路。

当回到家乡,面对父母,马大吾代偶尔流露出迷惘:“我这一辈子就在拉面馆了吗?”

每当这个时候,他的家人总是不解地回看着他,“不然你还会做什么呢?”
TAGS:         
上一篇:北京加盟展:教你如何让餐厅利润更大化?菜品上要下功夫     下一篇: 为什么火锅店菜品标准化越高,生意反而越差?
友情链接 / Friends link

免费咨询

  • 王先生: QQ
  • 王先生: QQ
  • 010-85785068
  • 13466724050
  • 北京连锁加盟展览会